毛里塔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违背进化论同性恋基因为何没有被自然淘 [复制链接]

1#

撰文:朱哼哼

编审:王新凯

排版:李维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任何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都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那么它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保存下来。而一旦这种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那么它将随宿主一同被淘汰。

显然,由于无法繁衍,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存在并不适合延续。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殖劣势,同性恋相关基因应该会逐渐消亡。

但是,既往的研究以及历史现实都表明,同性恋相关基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并没有消亡的趋势。

那么,不适合繁衍的同性恋基因,为什么能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持续存在呢?

(来源:Pixabay)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与进化中心的BrendanP.Zietsch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英、美两个国家个自我报告异性恋人群的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此前涉及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同性性行为遗传特征对比发现,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异性恋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伴侣。

对此,Zietsch教授解释到,“拥有更多的伴侣是求偶成功的标志,我们的研究结果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同性恋相关基因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持续存在。因为,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异性恋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伴侣和后代,因而在进化中更受青睐。”

该研究以“Genomicevidenceconsistentwithantagonisticpleiotropymayhelpexplaintheevolutionarymaintenanceofsame-sexsexualbehaviourinhuman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HumanBehavior杂志上。

同性恋是一种病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关于同性恋是不是疾病的问题,北美和欧洲的主流观点是,这并不是一种疾病,也无需接受治疗。这也是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

具体来说,早在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就已经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认为同性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且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

(来源:Pixabay)

到了年,“中华精神科学会”推出的第三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精神疾病分类中,也删除了同性恋这一条,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不再将同性恋看作疾病,同性恋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非病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同性恋人群就能在这个世界幸福的生活。目前,在阿富汗、伊朗、尼日尼亚、毛里塔尼亚、沙特阿拉伯等中东或非洲地区,同性恋者依旧可以被判处死刑。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上述已经不再将同性恋看做疾病的各个国家,很多同性恋人群依旧生活的小心翼翼。

例如,虽然欧洲、北美等国家对于同性恋问题非常开放,甚至允许同性恋结婚。但是,由于上述国家同样是天主教信徒最多的区域,他们对待同性恋者的极端行为层出不穷,包括暗杀、殴打、谩骂、恐吓、凌辱、强奸等等犯罪手段都伸向了同性恋人群。

(来源:Pixabay)

对于中国而言,同性恋人群依旧生活在一个充满偏见和狭义的批判环境之中。即使医学层面不再将同性恋作为一种疾病,但是周围人群的闲言碎语以及讥笑嘲讽,也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这也导致了,中国很多同性恋人群被逼迫接受所谓的矫正治疗,改变自己的性取向,痛苦地生活。

归根结底,同性恋人群的不公正对待主要源自其他人对于同性恋人群与普通人群之间差异的偏见。因此,要想完全解开同性恋人群的枷锁,必须要对同性恋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认识,化解人们的偏见。

普通人也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

性取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喜欢异性、有人喜欢同性还有人是双性恋。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长期的实验记录也证明,性取向无法被“矫正”,也无法被改变。

既往的研究表明,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主要是由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也不是一种人为的选择和自己可以控制的。事实上,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2%-10%)人属于同性恋人群,绝大部分同性恋人群只对同性感性趣。

(来源:Pixabay)

我们都知道,进化倾向于保留增加繁殖能力的基因和特征,而显然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存在并不适合生物进化的需求。那么同性恋相关基因为什么会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完好无损并稳定的保存下来了呢?

在Zietsch教授等人看来,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同性恋相关基因在其他人群中同样存在,并且会赋予这些人群生殖优势,因而才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Zietsch教授等人首先对英国生物银行位异性恋人群的遗传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以检测数百万个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异性恋人群伴侣数量的关联。随后,研究人员在一组独立样本人群中进行了验证,以确定同性恋相关基因突变与异性恋人群伴侣数量的相关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约7%的异性恋女性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而9%的异性恋男性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与研究人员的假设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异性恋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终生伴侣的数量往往会更多。

(来源:Pixabay)

这一发现与此前的拮抗基因多效性假说一致,即同性恋相关基因会增加异性恋人群交配优势。不过这其中的具体关联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研究人员假设,同性恋相关基因可能会改变异性恋人群的性格。随后的分析发现,部分同性恋相关基因会让异性恋人群更具冒险性和开放性,表明这两种性格特征可能帮助异性恋人群获取更多的交配优势。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Zietsch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同性恋相关基因同样存在于异性恋人群中,帮助他们获得交配优势。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尤其是没有避孕措施之前,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异性恋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伴侣生育更多的后,因而将同性恋相关基因保存了下来。”

参考资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