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殖民扩张与非洲水权的被动祛魅 [复制链接]

1#

前言

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侵占地区的殖民统治。

随着19世纪50年代西方因素更多地进入非洲,非洲传统自然水权观念让位于理性实用的观念,水成了纯粹的、可利用的客体对象,非洲水权的观念和象征体系随之也被动“祛魅”,原有的“人-水-神”三位一体传统之魅逐渐衰落。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推动非洲内陆探险相伴而来的是水运的祛魅。以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到19世纪30—40年代制造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工业浪潮在英国的社会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迅速提高,新技术为进一步实现海外航行提供了先决条件。

蒸汽技术完善让航程更长、更安全,加之船体的尺寸、结构和载重量,轮船技术的提升,掌握了所有这些技术优势的西方逐渐成为殖民世界的主导力量。

年,弗朗西斯·罗纳兹成功发明了第一台摄像机,用于连续记录气象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不仅可以科学地预测水文信息,海上测绘的导航图还可以将风速与海流的信息统一到航船上来,进一步促进外向型航行的开展。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蒸汽机逐渐小型化,并被应用在日常的动力装置中,这是探险家们更便捷地抵达非洲内陆的技术保障。年,探险者中最著名的代表戴维·利文斯敦决定继续向南非以北探险;年,利文斯敦穿越卡拉哈里沙漠,并发现了恩加贝湖。

年3月10日,他与探险队员们搭乘了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航船,再次向赞比亚以北不为人知的广大区域进发。在到达赞比西河的港口时,利文斯敦乘坐了“罗伯特号”。“罗伯特号”属于单引擎铁壳船,动力来自燃烧汽油产生的蒸汽压力,最多可以承载38人,代表了当时英国的造船工艺,并被应用于探险领域。

3个月后,利文斯敦掌控了船只运行,并认为“操纵船只就像在街头驾驭马车一样,已经得心应手”。“罗伯特号”一开始就能够轻松滑过红树林丛生的海边和河口,这让探险队员不仅找到了赞比西河的四个出海口,还在船上测量了水深、河口断面涨落潮的水流速度与红树林侵入河口的距离,这就在未来决定了英国设置赞比西河港口的位置。

其次,随着探险者不断传播理性实用知识,非洲传统巫师逐步失去了原有的神秘色彩。西方启蒙思想和企图征服自然的科学主义随着交通工具的提升,在世界扩展了影响力。19世纪前后,传教士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非洲内地,连同灌溉技术的推广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现金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的推行,让非洲土地制度发生了彻底革命。

传教士是深入非洲内陆的先锋,因其掌握实用技术,使非洲水权引领者的权威和合法性受到了空前挑战。年,伦敦宣教会(LMS)成立,开始对世界派出传教士,非洲概莫能外。年,詹姆斯·雷德和约翰内斯·范德·肯普在南非北开普省的库鲁曼地区建立了地区的传教站。

年左右,“非洲黑人”“本地人”等词汇纷纷出现。欧洲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此,新的文化、语言和人类的物质形态和生产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非洲。年,利文斯敦在日记中写道:“2月10日,巫师们跳了很久的祈雨舞,还献祭了几只牛,但是天上并没有下雨。酋长气得想要杀掉巫师,这时我拿出一把铲子,告诉他们我会引水来。”

之后,利文斯敦带着当地人从高处的一个小丘开始往下挖渠道,然后用黏土搅拌草根、灌木、动物枯骨、乌龟壳等,在渠道的下游筑成了一道公尺长、两公尺深的挡水坝。大坝底上有大石头做基础,灌木枝干扎在坝周围防止风蚀,水坝逐渐蓄满了从高处沙丘上流下来的水。

尽管之后这个水坝两次因为季节性降雨被冲垮了,但通过利文斯敦的两次重修而恢复,当地人也掌握了修筑大坝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巫师在利文斯敦的引水渠附近用石头排出大蟒蛇形状,以象征着部落神明的保佑,但等当地人也学会筑坝之后,这个大蟒蛇的图案就不再出现了。

后来,在大巫师的人工降雨宣告失败后,贝专纳大酋长西比让宣布,从此不再吃大巫师的任何草药,只相信“真正的上帝”。对非洲而言,水权不仅与传统耕作相关,还与传统的价值观及*权合法性相关。

实用技术让非洲土著逐渐从对自然和神话的崇拜中摆脱出来,原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随之改变,非洲农牧阶级也从原有的等级权力中被分散出去,非洲水权被动地进入了“祛魅”的进程。

再次,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非洲传统贸易和水权象征体系瓦解。在长期的生存环境相互适应中,非洲人与环境、动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社会普遍遵从较为一致的水权象征体系,尽管灌溉活动和狩猎对所有人几乎都是开放的,但传统社会和经济生活仍保持了其有序性。

非洲水权中象征体系里的重要物种——大象,长期以来不仅是非洲与世界外贸的重要交换物(如基于正常死亡而获取的象牙),是生物多样性的标杆动物,是非洲生态的“基石物种”,也是非洲的重要图腾。大象在肯尼亚创世神话中是“降雨”与“和谐”的代名词,在祖鲁国和斯威士兰兼有“国王权威”和“国家力量”的象征。

即使普通百姓建设家宅的时候,也时常出现大象的象征,以祈祷享有更好的雨水,进一步激发生命力和繁殖力。大象的生物特性与非洲传统崇尚的精神品质类型较为契合,如耐力足,智商高,富有团队精神。

在达荷美王国(—年),大象即是国王的图腾和旗帜,代表着王室的权威。象牙在非洲传统社会中普遍代表着智慧、节制和永恒的美德。另外,由于独特的社会生物特性,大象还具备家谱等级设定的意义,这是由于大象的族群序位与非洲家庭传统中的序位关系相似,都有稳定的家庭、宗族、领袖(等级结构)和社交网络。

15世纪欧洲的技术尚未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非洲是重要的贸易输出地和中间出口商,象牙是欧亚珠宝、钢琴键,或者是无价的宗教艺术品产业所需的重要商品。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非洲多地的物资都很丰富,欧洲只能通过在非洲和亚洲转售枪支和布匹盈利。

随着奴隶贸易在非洲的延展,商人们在贩卖奴隶的过程中连带贩卖象牙赚取高额利润。19世纪初,商队已经有专项的象牙搜集任务;19世纪中叶,商队驶入更远的内陆地区,继续扩大猎象范围,那时殖民商人们都在寻找象牙,他们用枪支与当地酋长们进行交易,短期内象牙贸易量大大增加;

到年左右,中部、东部乃至南部非洲的大象几近灭绝。大象数量的持续减少以及贸易网络的扩展引发了重大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变化,一方面,象牙贸易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滋养着殖民当局;另一方面,专业猎人群体、搬运工和中间商出现,非洲社会阶层格局发生改变。

另外,非洲长途贸易的重心从萨赫勒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随着沿岸城镇兴起,非洲内陆贸易联系最终中断。最终,对大象的精神需求完全让位于金钱和枪支的诱惑,非洲本土部族之间纷争不断。

与此同时,欧洲和非洲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加快了传统的象牙贸易体系的瓦解。进入殖民时代后,来自西方的枪支、纺织品、金属和烈酒,逐渐成为贸易中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西部非洲进口商品,其中,纺织品成为贸易中心的商品。

—年期间,纺织品约占进口总量的66%;—年间,进口的棉纺织品则是—年可比时期的4倍。非洲对自然的认知,与水权一同构建的传统价值观,在强有力的新生产力面前逐步瓦解。

大部分非洲地区都开始用有价值的原材料,换取大量的非生产性产品,加之生态、社会、经济的大变革,非洲本土已无自己发展的可能。即使后来非洲人曾尝试使用武装起义等激进的方式,希望再次掌控发展的主动权,但仍无力为抗。非洲从洲际贸易网的主动角色,变为欧洲人跨大西洋贸易的被动角色。

19世纪中叶,在非洲完全被殖民瓜分之前,非洲与世界的交汇日益加深。随着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以丧失水权为首,非洲人与传统价值观形成了以欧洲殖民者为中间层的断层,不断失去对资源的掌控权。

从水权观念到战争对抗,最后到苏伊士运河战略要道主权的丧失,非洲最终失去把控本土发展方向盘的可能性。非洲水权的祛魅与旁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非洲殖民化的深入是一致的。

西方殖民势力利用宗教在思想上进行渗透,利用实用技术上的优势改变当地人对自然的认知,逐步掀翻、摧毁了根深蒂固的水权文化根基,并重塑了水权观念。此外,西方势力还通过侵占土地、垄断外贸、武力占领等方式摧毁非洲的经济基础,以获得更多的殖民特权。

结语

在19世纪中叶,非洲在经济、技术、*事上都处于劣势,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从水权开始的价值重塑,为其在非洲*治和经济的全面殖民打下了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