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及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人们一直保持着饮用薄荷甜茶的习惯。这种热乎的阿拉伯甜茶配方除了绿茶、水和糖,还可加入薄荷、鼠尾草、洋甘菊等芳香及药用植物,烧开之后颜色呈现亮丽的琥珀色。在很多西方人眼里这种茶太过甜腻,但在当地人看来它却好比“生命之水”,能在一天之内饮下二三十杯。在撒哈拉地区,沙漠行者以及卡车司机更是忍不了一天没有甜茶的日子。阿尔及利亚的图阿雷格人由薄荷甜茶悟出“喝茶须三杯”的哲理,约旦的贝都因人则直接视它为维持生命的“贝都因威士忌”。
毛里塔尼亚及阿尔及利亚之行让记者亲眼见识了撒哈拉游牧民族独有的甜茶文化(如图)。毛里塔尼亚人喜喝甜茶是“有条件要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喝”。无论是沙漠行者还是卡车司机,他们的随身行李中必有茶壶、玻璃杯、茶叶和白砂糖。图阿雷格人为此制作了传统的“饮茶三件套”皮挎包,造型时尚、色彩艳丽,内附存放茶叶及砂糖的专属口袋。在沙漠中用枯树枝点起篝火,将快燃尽的木炭拨到一边,然后在木炭上放一个搪瓷茶壶烧茶,就是沙漠人一日数次的必修课。开车的卡车司机也没有忘记甜茶,颠簸的公路上,副驾驶员摆起小煤气炉烧茶,虽然茶壶摇摇晃晃看着很惊险,但在茶水滚开的刹那,一车人脸上都露出满足而幸福的笑容。
与国人用热水“泡茶”极为不同,撒哈拉游牧者要在水初开时泡入茶叶,数分钟后放入砂糖、薄荷叶,等茶水完全烧开之后才算是烧好了甜茶。图阿雷格人斯里曼称,阿尔及利亚北部及利比亚的阿拉伯人饮茶都是“热泡”,这完全不能入味。他们讲究将烧开的茶水倒腾到所有杯子之后回壶再烧,直至沸腾。
毛里塔尼亚人准备甜茶的最大特色是茶壶小。他们的茶壶极为小巧玲珑,容量十分有限。饮茶的玻璃杯也不大,跟中国的大号白酒酒盅差不多。“别担心,这是一只神奇的茶壶,现在可以分给6个人喝,量少但人人有份。如果有60个人要喝也没问题,就算只有一口,保证人人喝到!”洞察了我的质疑后,烧茶人西迪这样解释。因为“袖珍茶壶方便携带,一次量不够可以再烧,喝甜茶的乐趣在分享而非解渴!”
与普通阿拉伯甜茶相比,撒哈拉甜茶的第二个特色是起沫,烧茶人在倒茶时要高举茶壶反复多次将茶水在壶与杯之间倒腾,直到出现丰富泡沫后才开始正式倒茶敬客,倒茶时,每个杯中都有了两三厘米高的白色泡沫。举杯品茶,嘴里先接触的是口感绵滑的泡沫,随后而来的才是混合着薄荷、鼠尾草、洋甘菊等芳香的甜蜜绿茶。让甜茶起沫,其用意不在好看而在绝缘。在露天的大漠环境中,泡沫首先能阻止热量散发,保证茶水温度,其次还可以“收纳”飘进杯中的沙尘或者飞虫,保证下部茶水清洁。因此,正如当地人所言,“没有泡沫的甜茶,是不合格的,不尊重客人的。”
沙漠行者找一片树荫坐在地上烧茶品茶,卡车司机在车内烧茶完毕就将车停在马路边上,爬到车下的阴凉处铺上毯子慢慢喝。就算是路过的陌生人,也常会被邀请来一起喝上几杯。在炎热天气中饮用热绿茶,当然是因为它可以迅速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但毛里塔尼亚人喝甜茶更喜欢以茶会友、以茶社交。这甜茶,他们最少要烧三次、喝三杯,大伙儿喝得越慢、聊得越多,一次花上一两个小时慢饮三四杯才算尽兴。图阿雷格人喝甜茶就信奉这样一个哲理:茶入口,第一杯苦涩如死亡,第二杯浓烈如生活,第三杯甜蜜如爱情。所以,在沙漠里饮三杯甜茶,不仅可以补充体能,其味道也有甜涩之分,象征了人生起伏。把人情社交融入谈笑风生的茶水之中,就成了最具撒哈拉风情的旅行体验之一。品完茶,牵驼人一定不忘把玻璃茶杯洗净,放在一个小木匣里,连同茶壶一起捆到骆驼背上再次启程。
来自中国的绿茶拉近了记者与撒哈拉甜茶的距离,这里所有茶叶包装上都明确标有“中国绿茶”字样。的确,自古至今,撒哈拉人使用遥远的中国绿茶烹制出了极具沙漠风味的甜茶。每次烹茶,他们几乎要用等于壶茶1/3容量的茶叶,量大得让人吃惊。烧制甜茶必须靠投入极高比例的绿茶方能成功,于是,淡雅的东方茶道在撒哈拉人手中演变成为煮沸、起沫、甜蜜而浓烈的一道刚需性饮品。很多人更因为其高浓度的咖啡因而喝茶上瘾,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