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类经济万年史216非洲国家经济殖
TUhjnbcbe - 2024/10/23 17:15:00

「来源:|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ID:linj」

非洲国家经济殖民地化(下)

3.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的殖民地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为南非、西非、中非和东非四个地区。

在南非,除西南部的德属殖民地外,全部处于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英国在南非共有10块殖民地:开普殖民地(好望角)、纳塔尔、德兰斯瓦、奥伦治、巴苏托兰(今莱索托王国)、斯威士兰、贝专纳(今博茨瓦纳共和国)、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共和国)、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罗德西亚)和北罗德西亚。年,英国把开普殖民地、纳塔尔、德兰斯瓦、奥伦治合并,组成统一的南非联邦。

南非殖民地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在南非相继发现储量丰富的钻石矿和黄金矿,吸引来大批殖民者。外国殖民侵略者用征服、欺诈等各种手段,从当地居民手里夺取了大部分优良土地,分配给欧洲移民和土地公司,或者宣布为英国皇家地产。欧洲殖民者在这里开办种植园或矿场,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或直接采取强迫劳动的办法,掠夺南非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剥夺了土地的当地居民被集中到特居地内。年,南非殖民当局还制订了《土著土地法》,禁止非洲人在特居地之外购买、租借或通过别的途径取得土地。特居地上地瘠人多,不足以供养集居在那里的居民。一部分农民被迫到欧洲种植园主或富农的土地上,充当雇农或分成制佃农,或去邻近城市、矿山做苦工。他们成为欧洲殖民者种植园或矿场的廉价劳动力。在种植园里,他们成为种植园主的佃户工,即带有份地的雇农。他们以取得小块份地为代价,每年给种植园主劳动天。这种佃户工被束缚在种植园里,受着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剥削,过着半饥饿的生活。还有小部分非洲人,到矿山充当契约劳工,在契约期间,他们完全象奴隶一样,从事最繁重的强迫劳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在南非已开始了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掠夺。这种掠夺以钻石矿和金矿的开采为主。年在奥伦治河岸发现钻石矿之后不久又在德兰斯瓦发现了另一个钻石矿。欧洲殖民者纷纷前来设立公司,开采钻石。英国人塞西尔.罗兹经过多年的巧取豪夺,于80年代初,在吞并了其他小公司之后,组建了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年,这家公司又同另一家英资企业金伯利中央矿业公司合并为德.比尔斯统一矿业公司。年,罗德斯又组建了世界钻石销售公司。至此,全面垄断了钻石的生产和销售。南非的钻石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占据世界首位,占世界钻石总产量的76%。德国在西南非洲也发现了钻石矿,并开始开采。

金矿的开采始于19世纪50年代,但当时开采的规模很小。年,在德兰斯瓦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金矿。大批殖民者来到这里,掀起了开采金矿的热潮。塞西尔.罗兹于年组建南非统一金矿公司,不久便垄断了这个金矿的开采。南非的黄金产量,在年为17万英两,年增至50万英两,到年更增至万英两,占世界黄金产量的大半。90年代,英国资本还在南罗德西亚开采黄金,其产值在年尚不足万英镑,到年增加到万英镑。

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在南非除了开采钻石矿和金矿外,还开采了煤、铜、铁、铅、锌等矿藏。

帝国主义者为了方便地掠夺资源,在南非加紧铁路建筑。到年,完成了以金矿城约翰内斯堡为中心通向各主要港口的铁路干线大约多英里。年,南非铁路线长度达英里,罗德西亚为英里,占当时整个非洲铁路长度的40%。

英国向南非的资本输出是它掠夺南非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国资本在非洲的投资共计6.27亿英镑,其中投资于南非(含罗德西亚)的为3.9亿英镑,占在非洲投资的62%。英国资本在非洲共有4.41亿英镑,其中,投资于南非(含罗德西亚)的为3.69亿英镑,占英国在非洲投资的83.6%当时,法国在南非的投资为2万英镑。据统计,年,英国在南非(含罗德西亚)共投资3.5亿多英镑。其中,矿业投资占据首位,达到投资总额的35.59%,与矿业有关的金融、土地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0.87%。占第二位的是对政府的贷款,占总投资的27.71%,其中绝大部分是投向为采矿服务的铁路和运输设施。另外还有3%的英资直接投入铁路建筑。

除了上述主要投资部门之外,英国资本通常还投向市政府贷款、商业及工业、银行、电力、酿酒等部门。

这一时期,随着英国大力输出资本和南非殖民地矿业的发展,南非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大市场。

西非,包括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今加纳)、尼日利亚、冈比亚和塞拉勒窝内(今塞拉利昂);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苏丹(今马里)、毛里塔尼亚、几内亚、象牙海岸、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德国殖民地喀麦隆和多哥。

西非地区经济的殖民地化,首先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单一化。在英属殖民地,英国殖民者仍保持原有的部落封建土地关系,通过部落的各级统治者实行间接统治.为使殖民地农业的发展适应宗主国的需要,殖民当局规定:凡不承担出口作物种植任务的农户,基层政权不分给土地或少分土地;只有承担出口作物种植任务的农户,才能从基层政权分得土地。在这一政策的强制下,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自19世纪末起以种植棕榈为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棕榈油、棕榈仁一直是尼日利亚最主要的输出品;尼日利亚北部,则以种植和输出花生、棉花为主;黄金海岸以可可为主,在年的输出总额中,可可占了一半;塞拉勒窝内以棕榈油和可拉果为主;冈比亚以花生为主。

在法属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剥夺了当地部落上层分子的政治权力,实行直接统治,但是保留了他们对土地的支配管理权。目的在于利用这些部落封建贵族,去支配当地农民发展单一出口的种植业。此外,还通过征收高额货币捐税、义务作物制度等强制手段,迫使非洲农民片面种植出口作物。如达荷美的棕榈油和棕榈仁、几内亚的香蕉、象牙海岸的可可和咖啡、塞内加尔的花生、毛里塔尼亚的烟草和尼日尔的棉花都是为出口而生产的。

片面发展出口作物的结果,使西非逐步沦为宗主国的农业附庸。同时,西非也成为殖民国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在英、法殖民地的所有出口产品,都由英、法资本的大公司低价垄断收购输出,并高价出售殖民地缺乏的粮食及布匹等日用品,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殖民者对于西非矿产的掠夺始于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对尼日利亚锡矿的开采从年开始,到年产量已达吨,占整个非洲锡产量的2/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着手开采埃努古煤矿,年产量为2吨。黄金海岸达卡瓦金矿区,年被夺走的黄金达13吨;内乌特锰矿在年被发现后,每年被掠夺的锰矿石约有3万吨。法属西非,在这个时期尚未开发地下资源。

为了掠夺农矿产品和加强军事控制,殖民者在西非地区投资修筑铁路,沟通沿海口岸同主要农矿区的交通运输。年,法属西非铁路线长达英里,英属西非铁路线长达多英里,德属多哥和喀麦隆的铁路分别为英里和英里。铁路建设加速了西非的原料出口。西非经济日益殖民地化。

在中非,刚果于年沦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殖民地后,他立即宣布一切无主土地(包括森林、未开垦地、无人居住地乃至休耕地等)归殖民当局所有。年又宣布无主土地上的一切果实均属于殖民政府所有。当地居民必须用橡胶和象牙向殖民政府缴纳贡赋。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推行所谓利奥波德制度,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1)把刚果境内大片土地租让给享有特权的公司经营。这使利奥波德本人和这些垄断公司都获得了巨额利润。(2)强迫刚果人每人每月至少服役40小时,替殖民政府采集贡物;每年还需服役60天以上,为殖民政府筑路、架桥、修筑铁路、建造宫室房屋等。(3)强制刚果人缴纳橡胶和象牙,如不能如数缴纳,则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据估计,在这种极其野蛮的殖民制度下,刚果人口在-年的10年间,减少了一半。

利奥波德的黑暗统治受到了欧洲进步舆论的指责。欧洲列强和比利时国内资本家也不满利奥波德的垄断,趁机施加压力。利奥波德被迫将刚果交归比利时政府接管。殖民政府的转手,并没有改变刚果的殖民地位。之后,刚果殖民地经济由采集天然品为主转变为以采矿和种植出口农作物为主。采矿业以铜为主,其次是锡、钻石和黄金。年还发现了铀矿,矿产品占刚果出口量的3/4.农产品出口以棕榈产品为主,其次是可可、咖啡、棉花、稻米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殖民者加强对铁路和港口建设的投资,到战争结束时,刚果铁路线已长达0英里以上。

东非,包括英属肯尼亚、乌干达和桑给巴尔(东非沿海岛屿,今与坦噶尼喀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德属坦噶尼喀(当时包括卢旺达和布隆迪);法属马达加斯加(今马尔加什共和国)和索马里兰一部分。东非诸国是在19世纪最后30年期间,相继沦为殖民地的。

桑给巴尔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已经遭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年,英国迫使桑给巴尔与之签订条约,使桑给巴尔沦为半殖民地。年,英国和德国在桑给巴尔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年,英国宣布桑为它的保护国.英国殖民者在这里扶持封建势力,实行强迫劳动,使桑给巴尔单一种植丁香,经济走向殖民地化。丁香种植园仍归地主所有,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非洲人耕种。为了掠夺桑给巴尔的资源,英国殖民当局颁布强制劳动法令,强迫土著居民在丁香种植园劳动。每年劳动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肯尼亚于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以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剥夺了部落组织和酋长的权力,掠夺部落的公有土地,移民定居。到年,英国殖民当局在肯尼亚已夺得万英亩的土地。年又在肯尼亚颁布了王家土地法令.这个法令在掠夺非洲人土地方面比年的土地法令更加凶狠。法令规定,肯尼亚的全部土地都是英王陛下的土地;驻肯尼亚的英国殖民统治者有权处置土地,并可任意驱逐土地上的非洲人,将土地廉价卖给或租给欧洲移民和公司,租借期从原来的99年延长为年。欧洲移民所获土地,都是沿海和铁路沿线的肥沃土地,其中仅有1/10左右举办种植园,其余土地被荒芜。丧失土地的非洲人被赶入特居地.他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如同南非的土著居民一样,肯尼亚丧失土地的人也沦为白人种植园的雇工和白人地主的雇农。作为获得一小块耕地的代价,他们每年至少要为地主服劳役天。英国殖民者在肯尼亚推行单一棉花种植和输出。

东非发展水平较高的乌干达于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殖民统治者为了大肆掠夺土地,扩大殖民势力,于年在乌于达开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将民族部落的公有土地转变为殖民当局所有(称为王土)、当地原有统治者私有、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和酋长私有的土地。其结果,在乌干达培植了一个封建地主阶级,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社会基础。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土地的基础上,在乌干达推行单一种植制,使之成为种植和输出棉花和咖啡的国家。为了加强原料掠夺和军事控制,英国于年开始在乌干达修筑铁路。

坦噶尼喀于年沦为德国殖民地,与德国的保护国卢旺达和布隆迪合称德属东非保护领。德国殖民统治者在这里移民占地,向非洲人征收重税、实行强迫劳动制。年殖民政府颁布土地法,宣布一切土地均为王土,将非洲人赶进土著保留地,而把最好的土地出租给欧洲移民。欧洲殖民者在这里发展出口作物,如剑麻、咖啡、橡胶、棉花等。此外,还开办了3个矿业公司,个工商企业。德国在东非的投资占其资本输出总额的21%。东非的对外贸易占德国殖民地对外贸易总额的1/3.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经济万年史216非洲国家经济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