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五个精准扶贫案例精准精细精心,
TUhjnbcbe - 2021/2/15 3:34:00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年,自治区全面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包村联户工作,坚持“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各工作队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教方法、抓培训、强技能、保长远,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快速脱贫,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基层认可、群众欢迎。

“*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79期,看工作队精准精细精心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挖“穷根”出“点子”携手共走致富路

记*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拜城县托克逊乡阔纳协海尔村脱贫攻坚工作

拜城县托克逊乡阔纳协海尔村以农业为主,全村共有户人,其中贫困户有户人,属扶贫重点村。*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想办法、把方向、找对策,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带领群众依靠科学技术走上致富路。

让外出务工成为“新时尚”

“以往的阔纳协海尔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大多数人宁愿过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不愿意换换脑子,改变现在的生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德义说道。工作队入驻以后,走家入户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做思想工作,利用农民夜校为村民放映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大变化,鼓励大家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敢于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为引导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增加致富门路,驻村工作队积极当起了“红娘”,帮助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四处找寻“好婆家”。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33名村民在阿拉尔洁丽雅纺织厂、阿克苏华孚色纺纺织厂等单位实现就业,经过培训和试用后转为正式员工,成了产业工人,每月工资可达元至元。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先后有名年轻人走了出去,有的成为产业工人,有的选择自主创业。工作队还先后组织名村民走出家门,到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采摘棉花,每人实现增收—元。

“真是非常感谢你们,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多元,要不是你们,我可能还在村里闲着呢。”村民依里合木给工作队打电话时高兴地说。

让畜牧养殖成为“新起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阔纳协海尔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靠传统农业只能维持基本温饱。工作队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多少、基础条件好坏、人员总体结构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发展生产、就业转移脱贫、*策兜底脱贫、教育脱贫等措施。通过与村“两委”深入调研后,选定了“短平快”畜禽养殖作为扶贫产业,建起牲畜“移动银行”,铺就群众致富路。

“我原来在外打工,但收入不高,今年想回家发展养殖业,主要想养鹅”,村民迪力夏提·买提尼亚孜给工作队员说道。经过实地调研,工作队全力支持他的想法,并筹措资金为他购买了只鹅,帮助他发展养殖。

目前,工作队正和村“两委”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的方式,扩大规模,减少成本,带动周边农户加入,进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我想扩大自己的羊圈,今年想把自己的羊增加至只,牛增加至20头”,村里的养殖大户阿布拉·艾合太木兴奋地向工作队谈了自己的发展设想。现在,全村户贫困户多以畜牧养殖为主,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万余元。

让结对帮扶成为“新焦点”

工作队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契机,积极与派出单位联系,通过结对走亲,让结亲干部到各自的“亲戚”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发展庭院经济。

干部赵来华给自己的“亲戚”吾守尔·艾买提略算了一笔账,他家门前是一大片湿地,发展庭院经济条件优越,可以养鸡、养鸭、养鹅,房前屋后可以种菜、种果树,院子里可以种葡萄,既美化了庭院环境,也增加了收入。

“我想初步给他送上10只两个月大的鸡苗或鸭苗、鹅苗,养起来比较容易,成活率高。等这些家禽长成之后,可以卖鸡蛋、鸭蛋、鹅蛋,也可当作肉禽卖掉,至少可以增收0多元。明年再给他修小拱棚,房前屋后种菜,再送些优质品种果树苗,院子里搭上架子种上葡萄,一年至少又可以增加0元收入。”帮助”亲戚“发展庭院经济,赵来华有着清晰规划。

驻村以来,工作队还开展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帮扶活动,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25名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2.1万元,助力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出资12万元建设平方米彩钢板房和平方米的棚架菜市场,带动了2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通过工作队帮扶,村民勤劳致富的意识逐渐提升,贫困人员的“等靠要”思想也逐渐改变,村民们想致富、要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工作队员们用真心助力脱贫,正携手阔纳协海尔村的村民们在致富路上奋勇前进。

END

“3+”模式拓宽扶贫解困渠道

记宝钢集团*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驻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墩艾日克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墩艾日克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1亩,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2%,脱贫攻坚任务重。宝钢集团*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积极作为,结合派出单位优势和村实际,探索出“合作社+互联网”“工作队+派出单位”和“订单输出+自主创业”的“3+”模式,拓宽扶贫解困路子。

“合作社+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工作队入户走访发现,该村有很多妇女都擅长十字绣,这让工作队眼前一亮,经与村”两委“研究,在村里成立了“紫腊兰十字绣专业合作社”,吸收30多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刺绣作品全部交由合作社统一兜底销售,参加合作社的妇女年均增收元左右。

工作队还发现,村里很多人喜欢养鸽子,但形不成规模,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了鼓励村民从养鸽中实现增收,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多方努力,成立了“八鸽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购买了只鸽子,还有84只羊、只鸡、只鹅,以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庭院经济。

农副产品有了,销售又成了难题。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开办计算机培训班和电子商务运营技术培训班,开拓十字绣、红枣等农副产品网上市场,共销售6.5吨红枣、只喀什噶尔黑鸡。目前,两个合作社销售额、预订额达10万元。

十字绣合作社成员阿曼古丽·艾萨高兴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我每月比以前多了元左右的收入,而且我的绣工也越来越好了,上个月我的一幅《八骏图》作品以0元的价格在网上卖掉了。”

“工作队+派出单位”拓宽帮扶渠道

工作队员当代表、派出单位作后盾是八钢公司在拓宽解困路子上坚守的方向。驻村以来,工作队先后给村委会装配了煤锅炉、LED大屏,为村里每条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工作队还结合安居富民惠民*策,争取单位支持为村里45户贫困户每户补助了0元,为5户送去了电视机,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工作队还为村小学捐赠了4万元用于学校场地及设施改善,为贫困家庭的名学生发放文具用品,为村幼儿园装配了电锅炉。

暑假期间,工作队为2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送去了元,给8名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每人送去了0元。热依汗古丽·买买提是天津大学的学生,全村人都为她能考上大学而自豪,但家庭较为贫困,当她拿到工作队送来的元助学金时,感动地哭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几次想要退学,谢谢你们的爱心,你们真是我的亲人!”

“订单输出+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墩艾日克村很多村民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就业。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选出18名贫困户作为八钢公司的定向员工进行“订单式”培养,向八钢公司定向输出。培训期间还组织这些准入员工乘飞机到乌鲁木齐的*八钢公司参观。村民吾舒尔·阿不拉说:“以前在村子里只想着种地养羊,慢慢地成了‘井底之蛙’,人也变得懒了。那次去八钢公司参观,被现代化生产线和市民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深深震撼到了,我一定会好好干,早日过上好日子!”

工作队还鼓励村民就近自主创业,做到“农忙着重抓生产,农闲生意也赚钱”。他们反复在镇巴扎调研摸底,到县城了解创业行情,发现餐饮业烹饪人员紧缺。为了帮助村民在烹饪行业就近自主创业,工作队开办了40人的厨师技能培训班,抽调八钢公司专业厨师到村开展培训,并与县人力资源等部门对接,颁发结业证书。目前,全村有25人开起了大盘鸡、抓饭等店面,还有10人在县城、镇巴扎开了服装店、理发店等。全村稳定转移就业39人,就近就地就业人,其中20户贫困户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稳定就业。

通过“3个+”模式,有效拓宽了扶贫解困路子,墩艾日克村人均收入增加了元左右。村*支部书记阿布都如素力·艾力说:“为了让村子顺利脱贫解困,工作队出了好点子、给了好路子,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我对我们村如期脱贫充满信心。”

END

“三招”破解脱贫密码

记喀什地委农办驻疏勒县塔孜洪乡喀孜玛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疏勒县塔孜洪乡喀孜玛村有81户贫困户,占总户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3亩,人多地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成为脱贫难以突破的“瓶颈”。喀什地委农办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以特色产业增收为突破口,帮助农民理思路、想办法、找对策,开辟了一条致富好路子。

拱棚撑起脱贫信心

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村贫困户因缺乏发展资金和种植技术,不敢尝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拱棚蔬菜项目。工作队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44名贫困户代表分别赴英吉沙县和周边乡镇,实地观摩拱棚蔬菜种植方法,通过实地看、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帮助农民掌握栽培技术。

工作队还自筹资金余元购买化肥、蔬菜种子、遮阳网、塑料布等农资,免费送到贫困户家里,并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到田间地头“一对一”传授蔬菜栽培技术,对村里的种植大户,指定专人跟踪指导,确保“扶起一个、带动一片”。为把拱棚做成产业品牌,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34座“温室拱棚蔬菜基地”,按每年两到三茬计算,每个拱棚年产菜量公斤,产值5余元。贫困户艾力·伊斯拉木高兴地说:“工作队帮助我家发展拱棚蔬菜种植,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还能解决家里吃菜问题,跟着工作队准能甩掉‘穷帽子’!”

庭院搭建增收平台

经过多次调研,工作队把庭院经济作为带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实施“庭院经济”项目,实现人、禽、畜三区分离,为每个贫困家庭增加近1亩地。在此基础上,工作队通过资金、技术帮扶,挨家挨户帮助农民算清增收致富账。当了解到村民普遍有养殖技术和意愿后,工作队专门为31户未享受过棚圈建设的贫困户申报了“庭院牲畜棚圈项目”,为60户村民发放只扶贫生产母羊,鼓励支持他们购买种公羊和鸽子,扩大养殖规模。贫困户图拉克·麦麦提感激地说:“工作队给我们贫困户新建的棚圈宽敞结实,又免费送给我们3只生产母羊,有2只已经生了小羊羔,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养殖。”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56户贫困家庭都新建了牲畜棚圈,覆盖率占到了80%,仅养殖业每户收入就达到4元左右。部分贫困户还主动改变传统的农耕习惯,逐步向二产、三产转变。

就业解决致富难题

该村“80、90、00后”青年人共有名,占全村总人口的36%,如何引导这些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是工作队一直关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个精准扶贫案例精准精细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