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理论研究韩雪灾害文化与社区共同体应急
TUhjnbcbe - 2021/7/2 0:05:00

[摘要]社区是应急治理的第一道阀门。社区应急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困境需要从灾害文化中寻求治理之道。灾害社会学语境下,灾害文化属于社会生活叙事。包括文本化的物理载体、口口相传的习俗惯例,也包括建构化的教育培训。将灾害文化认知有效映射到社区共同体的应急治理中,需要培育建构“在地化”的社区应急文化。以文化的包容性、持久的印记、凝结的情感等塑造社区应急治理的韧性机制。

[关键词]灾害文化;应急治理;社会共同体

引言

科学的灾害认知是应急治理的逻辑起点。灾害社会学认为,灾害是社会事件,它能够引致社会和文化变迁。中国古代对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认知大体趋同,认为是人的行为违反了天道戒律,天降灾以惩戒。这种认识应合了天人感应学说,人的行为引发灾害,通过规章律式、习俗常制等规约行为,以避免灾害的侵扰责罚。行为成为信仰的载体,信仰反映了人们对于灾害发生的因果逻辑认知。人的行为是因,灾害是果,敬畏天道自然,人们便能规避无妄之灾。人们对于自然规律和生活法则的遵循,是一种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同时也反映出对难以认知和解释的天灾,希望通过虔诚敬意的行为举动来规避。这样的天人感应思想常见于古代农作行为中。如羌族释比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分析中提到,羌人认为洪水泛滥、泥石流的发生等是因为人们触犯了水神,每年四月举行敬水神仪式。广西瑶族有正月初十和二十不能扫地,不能用利器的传统,否则会遭受风灾。塔尼亚·波涅娃根据保加利亚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基督教伦理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考察分析人们的灾害认知和行为方式。为惩罚人类行为的罪恶,上帝会降下暴雨、洪水、干旱等灾难。村落共同体可以纵火烧死违反行为规范的人。“基督教关于正义和虔诚的规定、旨在避免罪恶的准则,包括具体的行为教导、训诫,以及与生育直接相关的惩罚”(波涅娃,)。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存在这种共识性认知,人的行为与灾害发生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因果联系,对人类行为善恶的判断又源自行为与传统和现行规范准则的符合程度。已经存在并起作用的规约准则是禳灾祛害的文化,它是长久积淀演化形成的习惯、体例,以及内在稳定的想法意念。行为偏离文化共识,则会引发灾难,灾难是对行为偏离的惩罚。

人们认识到灾害的发生与社区有机体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表明人类开始对自身的行为自我审视,并有意识地规避约束。这为人们预防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基于文化的治理思路。行为背后是人对生活环境的认识、理解和意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行为对生存空间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些影响是不是构成社区脆弱性的关键要素?灾害的发生与之前的行为有多大关联?避免此类行为能否有效避开灾害?灾后救援模式对于以后的生活方式会带来哪些修正?这种改变对于下一次灾害的发生能够产生多大的助益?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中存在的理性不及,其背后的文化影响机理是什么?瞬时的空间灾害景象与循环往复的生活叙事之间的联系成为构建灾害文化认知的支撑点,从文化的社会功能与灾害的社会演进中,提取文化因子对于应急治理的功能意义,从文化的启示中寻找应急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

灾害社会学语境下的

灾害文化内涵

灾害是自然与社会发展演进以及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灾害的研究既属于人类经验范畴的认知,也是对人类社会演进的结构、范式、规律等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对于灾害的认识、防范、救助、恢复重建等,也在形塑灾害管理制度和社会治理规则。基于灾害这一社会事实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正在从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论研究韩雪灾害文化与社区共同体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