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了梅花写戏文
——台州老剧作家章甫秋的艺术人生章文定/文
章甫秋先生画作
“寒窗笔墨伴晨昏,画了梅花写戏文”,是剧作家章甫秋的自题诗。他一生除了痴迷戏剧,尤酷爱梅花,案头上置着梅花,书房里挂着梅花,住所梅园新村内种着梅花,平时画的又是梅花。他把画梅与写戏作为人生的两大主题。
章甫秋祖籍温岭新河下章。年,温岭县私立授智初级中学(新河中学前身)毕业后,考入温岭师范普师科,年毕业应聘温岭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现方城小学)任教美术。期间,与王伯敏、张直生等成为挚友,经常在一起谈诗、论画、品字,特别喜欢欣赏有一定文学修养,有丰富思想内涵,讲究诗、书、画、金石有机结合的书画作品。
台州戏改的先行者
章甫秋先生照片章甫秋在求学期间,就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弱冠之年走向社会后,又对戏剧舞台情有独钟,成为台州解放初期最早的戏曲改革者和实践者。
年,章甫秋调到海门(现椒江),任海门人民戏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接着又任台州人民文化馆海门分馆副馆长,受命兼管海门越剧团,负责戏曲改革工作,对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他亲自给演员上*治课和文化课,在提高演员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排新戏、改旧制,把旧“戏子”改造为人民演员,把“包账制”改为“拆账制”。那时,旧艺人绝大部分都不识字,演的都是没有剧本按剧情提纲即兴表演的“路头戏”。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在演员通过文化学习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后,就将演出剧目由路头戏改为按剧本台词和曲谱演唱的剧本戏。使旧戏班、旧艺人和旧剧目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并从中培养了一批越剧新秀。他的戏曲改革成果,在剧团面貌的变化上得到了印证。
以画梅悟人生
章甫秋先生画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浙江美院院长潘天寿,因反右扩大化遭贬离杭途经*岩时,当地文化部门领导为自己避嫌,命有资历、通书画、懂鉴藏且*治上有“污点”(集体加入“三青团”)的章甫秋去接待。这倒反成全了章甫秋的意愿。二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缘,章甫秋还目睹潘天寿临场作《墨荷图》。潘天寿“笔墨虽好,没有好的思想性,仍不是成功作品”这句话,对他印象极深,老画家的高尚人品和独特画风,对他的画梅产生很大的影响。平时,他把画梅作为写人,经常以梅自喻,心存高洁,甘于清贫淡泊,以画梅怡悟人生,融自己的思想情感于画作之中。那些矫若游龙的枝桠,傲雪凌霜的姿态,象征梅的倔强与坚贞;铁干撑天,虬根蟠地的形象,体现梅的生机与活力。他的大量画作,都有一种正大刚直的浩然之气,极具雍容博大之风。章甫秋晚年所绘梅花,渐臻高雅,笔墨疏朗深沉。他博采王冕之逸气、懒园之洒脱、潘天寿之豪放、陈录之繁茂等众人之长,自成深具书卷气和人文味的独特风格,从“眼中梅花”“手中梅花”到“胸中梅花”,将画题消化于意象之中,使画之精气跃然纸上。他在圈梅点梅上,不囿于前人画法,一改过去作虎须状,大胆引用“米氏山水”的米点来点蕊,可谓画梅技法一大创举。在构图布局上,集诗书画于一炉,并充分发挥题跋、印章在画面布局上的作用,以增强画面的气势。如他生命最后阶段所作的《好了图》,通篇题写曹雪芹的《好了歌》,苍劲挺秀的行书,长行直下,恢宏大气。弯曲的“了”字形构图,树干的沧桑斑痕,象征人生的坎坷和岁月的流逝,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书法艺术修养。他那超凡脱俗,自成一家的画风,在台州可谓独树一帜。无怪乎,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台州之王元章”。章甫秋的画梅,不求闻达,广为赠人。他的诗作“君家自是临城廓,不见梅花嫌寂寞,我有胸中十万枝,为君挥作淋漓墨”,即是他自身心迹的表露。多才多艺的剧作家
章甫秋先生戏剧作品选章甫秋毕生从事戏剧创作、辅导、研究工作,著有大中小剧本72本,大多付诸上演,20余本发表。他的剧作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和民间传说。
其越剧代表作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泪洒相思地》《李师师》《安乐王》《观音出世》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年由《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获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目二等奖,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录音磁带,并载入《中国越剧》一书。《安乐王》取材于《狸猫换太子》,年获浙江省第四届《改革之光》征文大赛剧本奖。《李师师》《泪洒相思地》等由*岩越剧团排练,两次进上海演出,场场爆满,并受到越剧名家王文娟、徐玉兰、范瑞娟等的好评。此外,他创作的越剧现代戏也很有特色,其中有《月上柳梢》《补鞋》《九分钱》《老桃花》等。这些剧目,以其鲜明的人物个性,丰富的思想内涵,精巧的艺术构思,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风趣的戏剧语言吸引观众。如《月上柳梢》,剧名出自宋诗“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相亲的故事,因情节奇巧,笑料成堆倾倒观众。独角戏《老桃花》,由男演员扮女角色,以方言艺术取胜,加上内容击中时弊,深受观众欢迎。同时还创作了极富民间情趣和童话色彩的童话歌舞剧。其中《小青蛙上山》,获全国首届现实题材科学文艺征文优秀奖;《小白兔和小灰兔》,选入《低幼儿童剧本选》。*岩乱弹是台州地区特有的古老剧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解放后,章甫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