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近期非洲蝗灾逐步蔓延至亚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我们复盘了百年间蝗灾的影响发现,蝗灾发生时,供应风险会推升粮食价格。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了此次蝗灾对中国农药市场和农业企业的潜在影响。
蝗灾来袭,已从非洲向亚洲蔓延。
本次蝗灾发源于非洲,目前已经影响到巴基斯坦、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专家表示如果这些蝗虫得不到控制,到4月粮食成熟以后,蝗虫数量还将扩大倍。蝗灾整治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其移动速度高,生殖能力强大,产卵地难以发现。[1]
图表:此次沙漠蝗灾发展路径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此次沙漠蝗灾现状图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沙漠蝗灾对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破坏作用。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其存活周期3~5个月,含孵化期10~65天、幼蝗羽化成虫期30~40天、成虫成熟期2~4个月。从生长习性看,沙漠蝗虫多生长与半干旱地区,在湿润的沙土中产卵,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会广泛繁殖,并形成蝗虫群。蝗虫群面积可从一平方公里到百平方公里不等,单位平方公里的蝗虫数量可达万只,单日迁移约公里,对粮食生产产生明显破坏作用。针对沙漠蝗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进行监测并评判风险,设定平静、警惕、威胁、危险等四个预警等级;若预警后未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发生沙漠蝗虫灾害,包括爆发、高潮、瘟疫三个等级。
图表:沙漠蝗虫预警及灾害等级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历史上蝗灾对于农作物影响如何?
我们整理了近百年蝗灾时间线,其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两次较大的灾害发生在-年以及年。据FAO对历史蝗灾统计,沙漠蝗灾迁徙路径涉及范围包括非洲、中东、西南亚等地区。历次沙漠蝗灾的间隔时间并无明确规律性,而大规模沙漠蝗灾的持续时间均超过1年。全球最近一次沙漠大规模沙漠蝗灾发生于~年之间,涉及范围包括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和苏丹等非洲西北部国家,且部分严重受灾地区出现反复爆发。
同时我们整理了CBOT自年以来的三种主要大宗农作物大豆、玉米、小麦价格走势。我们认为在虫灾的中后期阶段,粮食价格上涨趋势明显。根据中金大宗组预测,高粱、小麦及棉花价格上行概率高。
图表:历次虫灾演变时间表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虫灾对主要农作物价格影响(美分/蒲式耳)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农业日历和蝗虫生命周期
资料来源:FAO,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受灾地区粮食产量占比较低。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非洲作物种植占比相对较低,农作物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中国等地。以玉米为例,年美国、巴西、中国三国产量合计全球占比63%,非洲地区为7%左右。目前蝗灾逐步向南亚发展,后续需要